■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
“一百年前你站在這里,長夜里擎起希望的火炬,喚醒億萬英雄兒女,一起奮斗為中華崛起……”日前,河北師范大學《歲月征程》MV發布,立刻引發廣大師生對“民族魂、報國志、奮發情”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轉發、評論、傳唱。作為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工程,河北推出《歲月征程》MV接力創作傳唱活動。目前,全省已有萬余名青年學子參與其中,并漸呈燎原之勢。
河北始終十分重視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續推動全省高校統一思想定目標,強化基礎抓重點,建章立制強規范。近年來,通過不斷夯實陣地建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創新育人平臺等,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子勇做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努力為他們的青春時光擦亮人生底色。
強本固基,建章立制促“三進”
“廣大學子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增強信心,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努力成長為黨和國家的棟梁之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積極貢獻。”前不久,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來到渤海之濱的燕山大學,為師生作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宣講報告。他勉勵廣大青年學生要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017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強調要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為此,河北就深入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六項基本要求。其中明確要求,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和院(系)黨組織書記、院長(系主任)每學期至少為學生講一次思想政治理論課,并納入領導干部年度考評體系;有計劃地在全省黨政機關、社科理論界遴選一批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承擔教學任務。
據河北省教育廳廳長楊勇介紹,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干部走進校園與師生交流互動、高校班子成員登上講堂宣講形勢政策,如今在全省高校已成常態。
2018年,為扎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河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專門組建由57名高校黨委書記、校長、思想政治工作專家組成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講師團”。講師團通過電視授課、網絡直播、巡回宣講等形式,面向廣大師生深入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實體課堂、空中課堂、網絡課堂,組織全省大學生“學習新思想”在線答題活動。據統計,僅10天時間,全省就有68所高校的40多萬名大學生在線學習。
細化任務,明確職責,強化舉措。省委高校工委定期進行滾動調查,及時了解掌握高校師生思想政治狀況。各高校也紛紛建立體制機制,每學期召開專門會議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研判分析,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評估、同落實。
守土有責,悉心種好責任田
副處級專職輔導員、副教授、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現任燕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的王銀思,有眾多亮眼光環圍繞。擔任一線輔導員近20年,她所帶學生超過3000人,曾獲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一等獎等榮譽,所帶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所帶班級獲“河北省先進班集體”。她創辦的“輔導員加油站”以“釘釘子”精神堅持8年,開辦180余期,參與教師3400余人次。疫情期間,她面向全國15萬輔導員在線直播答疑,主題報告《談輔導員的初心與使命》有3.4萬余人次共享。
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后,當然離不開自身的努力與付出,但王銀思還是打心底感激省教育廳和學校的政策支持與關懷激勵。
“做好思政工作,要有一支有激情、有才干、水平高、肯付出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必須給他們創造發展空間和成長機會。”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張春生多次強調。
在燕山大學黨委書記趙險峰看來,推動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是關鍵。要讓隊伍留得住人,不斷增強輔導員的職業自信心和職業認同感,政策保障很重要。
自2011年起,燕山大學開始實行輔導員行政職級晉升,科級輔導員晉升每年開展一次。自2016年開始,處級輔導員納入學校干部序列,職級晉升渠道徹底打通。2013年,實現輔導員職稱評聘單列,每年晉升比例不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目前,燕山大學有正處級專職輔導員5人,副處級專職輔導員6人,正科級輔導員79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輔導員33人,占到了總人數的23.40%。現在的隊伍中,擔任專職輔導員工作8年以上有92人,超過了65%。此外,該校始終把輔導員作為后備干部的重要來源,學校3名副校級、18名正處級以及近1/3的中層干部均有輔導員工作經歷,2016年新提拔的干部中輔導員占39.6%。
而燕山大學,僅是河北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并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河北明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要納入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設置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要具備正式編制,青年教師晉升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須有至少一年擔任輔導員或班主任工作經歷。專職輔導員晉升實行職稱評審單列計劃、單設標準、單獨評審。要設立科員級至正處級輔導員管理崗位,崗位職級與學校其他管理職級同等待遇。
創新載體,春風化雨潤無聲
在河北醫科大學2018級臨床本碩班,校黨委書記翟海魂擔任“班主任”,臨床醫學專家親自帶班……近年來,學校除了給每個班配備專職輔導員外,還專設名譽班主任和學業導師,在全國首創了“三個老師”協同育人機制。
去年底,河北首批援鄂醫療隊隊長、該班學業導師袁雅冬教授將自己援鄂抗疫期間相關實物資料全部捐贈給校史館,并帶領學生重溫醫學生誓詞。今年初,石家莊疫情反復,學校提前放假,輔導員蔡蘇州連續三晚沒回家,直至全班學生都平安回家才松了一口氣。據了解,實施“三個老師”協同育人制度以來,全校學生學業水平、創新能力、社會責任感都穩步提高。
不僅是河北醫大,河北各高校在牢牢守住課堂主陣地的基礎上,不斷擴寬渠道、創新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
“熱點問題半月談”是該校“形勢與政策”課教育教學的創新形式,將教師唱獨角戲轉變為師生多元化互動,全情投入對話,選題新鮮,場場爆滿。從創辦至今,已走過28年。
“‘熱點問題半月談’是我們青春路上的基石,它所鋪墊起的道路,讓我們的人生走得更遠更寬。”已成為一名優秀記者的該校95級工業自動化專業畢業生劉嵐說。
如今,形式新、渠道廣、收效好的思政工作模式在河北高校遍地開花。河北大學通過探索“微電影”教學法實施“滴灌”思政模式,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實施課程支撐建設工程等四項工程,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個性化指導和服務,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扎實推進育人工程……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要根據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研究時代新特點、發現現實新問題,不斷改革和創新。”河北省教育廳德育處處長魏錫政說。
躬耕實踐,體驗國情鑄魂魄
漫漫實踐教學路,悠悠學子柏坡情。
早在1978年,石家莊鐵道大學就組織學生到西柏坡實地學習。1991年底,學校與西柏坡紀念館等簽署共建協議,于次年開始集中實踐教學并納入學生培養計劃。30年來,5萬余名鐵大學子在這塊光榮的土地上學習、勞動、熏陶。
2013年7月11日,在西柏坡擔任講解員志愿者的鐵大學子見到了正在考察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學生譚燁回憶說:“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問我在哪里住、在這里實習有什么收獲,等等。這次交流深深激勵了我,我們要不斷學習西柏坡精神,為實現夢想而努力奮斗!”
如今,一批批鐵道大學畢業生又把西柏坡精神帶向祖國四面八方。在青藏鐵路建設中,參建的中鐵建總公司所屬10個集團公司有8個項目指揮長是該校畢業生,三成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來自該校;在風火山隧道、三岔河特大橋等條件艱苦的施工一線,該校畢業生更是占到工程技術人員的七成。
打造實踐育人質量提升體系,是河北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河北省教育廳連續9年組織開展全省大學生和青年教師“體驗省情·服務群眾”主題實踐活動,已組建近20萬支各類實踐小分隊,近6萬余名青年教師和超百萬大學生深入到基層農村“受教育、做服務、長才干”。
“如何讓生態系統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在“太行山驛站”實踐基地,河北農業大學教師畢擁國正給學生們上課。他飽含深情地講述著本校教師李保國創建山區生態開發模式的故事,引導青年學子學習李保國“太行新愚公”精神,在服務人民中實現自身價值。
多年來,河北農大堅持把課堂設在太行山上,在全省六大類型區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基地300多個,“學到點真本事才能回來”成為學生們的口頭禪,學校1名教師7名校友受邀參加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
走進保定學院昌緒學術廳,一場特別的“云”班會開講。該校西部支教畢業生代表、新疆且末縣第一中學教師侯朝茹通過視頻連線,和母校師生分享著自己對支教精神的無悔踐行。
2014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7年來,保定學院以回信精神為指引,不斷推進西部支教工作,不斷引導學生在基層實踐中建功立業。
該校應屆畢業生趙浩英注視著屏幕上那個熟悉、親切的學姐侯朝茹,靜靜聆聽她講解著關于遠方、關于選擇的故事,她在筆記本上寫下:來時只有荒涼的沙漠,去時沒有荒涼的人生……
(河北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周飛 劉琴 周洪松 高眾 武冰潔 陳經宇 統稿:本報記者 周洪松 高眾)
作者:本報“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神州行”融媒體報道組
《中國教育報》2021年06月17日第1版 版名: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