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的起因?
這次金融危機就是由次貸危機引起的。 次貸危機發生的條件,就是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停止上漲。為什么這樣說呢?大家知道,次級按揭貸款人的資信用狀況,本來就比較差,或缺乏足夠的收入證明,或還存在其他的負債,還不起房貸、違約是很容易發生的事。但在信貸環境寬松、或者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因貸款人違約收不回貸款,它們也可以通過再融資,或者干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即可,不虧還賺。但在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下降的情況下,再融資、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就不容易實現,或者辦不到,或者虧損。在較大規模地、集中地發生這類事件時,危機就出現了。
金融危機的本質?
金融危機的本質是信用危機,發生在美國的“故事”是這樣的:用預期收益向銀行抵押貸款;銀行再把貸款轉讓給證 券公司;證券公司再打包成抵押債券,向投資者發行;金融機構再向投資者提供避險工具;避險工具再打包發行,形成違約掉期交易。這一系列的買賣完全是建立在未來預期收益的基礎上,沒有絲毫實際資產做基礎,由于每個環節都具有收益,有收益就具有資本性質,就可以在資本市場上買賣,于是形成了龐大的虛擬經濟。虛擬經濟的預期是真實的,就沒有風險,并且對于個體來講隨時可以變現為實際資本。如果預期收益是虛假的,信用資產就是純粹泡沫,隨時都會化為烏有。做一個形象的說明,我買了一套800美金的紀念幣,三年后預計能賣到1200美金,我用800美金的紀念幣抵押貸款1200美金,1200是預期收益。
金融危機的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此次危機預計要到2009年上半年才會平緩,世界經濟要恢復則要數年左右,中國大概3年左右,美國可能需十數年。 這次危機所有具有對外貿易的國家都受到了損失,貿易量越大,對外貿易依賴性越大,的國家地區受損越重。美國受損最多,一些小國,如冰島,國家經濟幾乎毀滅。本次次危機到今天已經造成了世界金融也蒸發了50萬億美元左右,全球約有數千萬人在此次危機中失業。
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危害?
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美國實體經濟疲軟,直接造成我國的出口企業面臨嚴峻形勢,首當其沖受到影響的是金融、證券投資、國際貿易、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此時正值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要時期,金融危機會給大學生就業造成多大的影響,還難以預測,但目前可以初步判斷,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擴散,首先是跨國公司和外包公司業務萎縮,會減少用人數量及其凍結招聘;其次國內為國外產業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業、出口型企業也會受到影響;當然會影響到下游的原材料和能源工業影響較大。政府救市政策出臺,會刺激建筑業的需求,從而帶動原材料和能源工業的恢復,但是見效果有一個滯后時間,所以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還不一定能感受到政策的效果。
2009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的高達600多萬,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影響較大的是財經類專業,因為企業業務萎縮,首先減少的是財經類管理人員的需求,其次是技術人員的需求。
金融危機對自身的影響?
金融危機造成的危害是全球性的,對就業市場可謂雪上加霜。一方面,金融危機必然造成大批企業(尤其是外貿出口型企業)破產,公司裁員,員工失業;另一方面,2009年又有高達600多萬畢業生面臨就業。就業崗位本來就少,金融危機造成企業倒閉、公司裁員,就業崗位必然減少。2009年,就業環境肯定更加惡劣,就業人員需要面對兩方面的競爭,一方面來自失業的員工,一方面來自新增勞動力(畢業生)。不過,迄今為止金融危機造成的危害是有限的,它只是對金融行業、房地產和出口型企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微乎其微。但就崗位來說,首當其沖是金融、金融管理人員,其次是技術人員,再次是產業人員。
金融危機不僅造成大的宏觀經濟層面上的危害,而且對我們自身也極大的危害,在金融危機面前,就業越來越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沉重的話題。
面對金融危機我們如何應對?
如何面對金融危機呢?一方面要加強學習,掌握一門好的技能。當下的技能有很多,汽車維修、烹飪、美容美發等等,但這些都屬于低技術層面的技能。這些技能不是不好,但提升的空間比較低,在薪資待業方面比較少,另外工作環境也比較艱苦。當然也有一些高技術層面的技能,比如學電腦。電腦是高技術層面的應用型技能,而且學電腦的方向也比較多,比如學電腦藝術設計,將來可以從事設計師工作。還可以學信息技術,將來可以做信息管理員。還可以學習網絡技術,成為網絡工程師。學好電腦,工作好找,工作環境好,薪資待業好,提升的機會也比較多。
另一方面,搜集信息,加大就業的能力。金融危機帶來的就業壓力是顯而易見的,國家也出臺政策要求企業“保就業,不裁員”,但這只是涉及公有制企業和大企業,一些中小型企業該裁員還是要裁員。當然就業危機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企業因為自身的發展,必然提供新的崗位,這就需要我們有搜集信息和加大就業的能力。迄今為止,IT類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比較少,特別是電腦應用型人才,這類崗位不但沒減少反而在增多。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們是否更應該學習電腦知識,掌握電腦技能從而加強我們的就業能力呢?